對于任何行業來說,沒有持續的暴利,只有持續的競爭力。家電業也不例外。面對這一輪的家電微利時代,所有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那塊商業新藍海。
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,產品利潤越來越小,越來越多的行業進入了微利時代,家電行業也不例外。
微利時代是各大家電廠商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問題,有些家電老板或廠家經理感覺家電行業“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”,視為“雞肋”。
那么微利時代的家電行業真的是無利可圖嗎?怎樣才能走出微利的沼澤地,并且有效地把握住商機持續盈利呢?筆者以為,必須要找到自己的那一塊商業新藍海。
改變固有思想觀念,拋棄靠資源打市場的操作
微利時代并非是沒有利潤,有很多企業和門店同樣在微利時代創造出了很高的利潤。
因此,家電廠商需要改變“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”的固有觀念,通過企業或是門店內部的整合和改變,來發現并能夠挖掘雖然零碎但總量并不一定小的家電利潤空間。比如說,適當增加一些互聯網新品,或者是智能小物件。很多小的利潤匯總起來,再加上高效的資金周轉率,同樣可以做到較高的利潤。
同時,需要拋棄靠資源來打市場的策略。有些家電老板,經常是依靠廠家的排他性政策或是獨家的資源,來和競爭對手打拼,利用廠家的資源和自身的資源來搶奪市場。
當然,這種策略和方法并沒有錯。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不斷透明化,通過某些獨特資源而獲利的機會越來越少。因此,要轉變思路,從資源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,方能持續發展和盈利。
強化市場的“精耕細作”,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
以前那種粗放式的市場操作模式,在家電行業顯然已經落后。在微利時代,要想持續獲得利潤,所有人就必須“精耕細作”。
包括實時掌控市場信息、動態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心理、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、提前預知未來的風險和困難并且做好解決辦法、在終端促銷和門店管理實行細致的量化考核等等。
總之要精益求精,做細做透,做到別人無法復制無法超越。一個字,就是細;兩個字,就是精細;可以說,接下來家電廠商的競爭力區隔,就在細節制勝上。
無論是家電廠家還是實體門店,都離不開創新。創意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強弱,將直接決定著能否長遠發展和能否長久的盈利。因此,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非常重要,鼓勵員工用挑戰精神迎接困難,同時要賦予創新者充分的信任,從而激發員工的創新積極性。
海爾集團在這一點上做的不錯,海爾搭建平臺,所有的員工都可以把自己創新的想法,通過平臺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。家電代理商和門店老板,同樣也要鼓勵上下創新,激發員工的活力和積極性,進而迸發更多的利潤點和盈利模式。
從不斷細分